今年除了當主任之外,我主要負責高三事工。
這群高三生是我從他們高二時就已經認識的,
所以之前已有一年的相處(每月見一次面)。
他們升上高三後,我們每月舉辦高三聯禱會,
讓他們在巨大壓力下能有一個紓解情緒的地方。
每次的高三聯禱會分四個部份:
我們會先預備晚餐給急忙趕來的他們,
然後聚會一開始有詩歌敬拜和聖經信息分享(帶領學生親近上帝),
接著是大一生過來人分享(如何實際面對課業問題等),
最後是小組分享和代禱。
這群高三生很有向心力。
在他們高二的下學期時,彼此就已經很熟了。
到了高三,更顯出他們的信仰力其實很強,特別是帶領新朋友的福音能力。
去年的九到十二月,每次都是超過一百人的聚會(高三的基本班底只不過七八十人),
就連三月的聯禱會,都還是有六七位新朋友來到!
其實,高三是傳福音的好時機,因為學生很專注在課業上,不會有外務干擾,
面對人生首次大抉擇的壓力,他們也會想問許多人生問題。
所以,我每次預備講章時,在考慮基督徒需要的同時,也會想著這些新朋友。
提到講道一事,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分享。
今年高三聯禱會的聖經信息分享,我決定全部自己來講(前幾年是請別人來講)。
最主要的原因是──我想要操練講道,而這群學生既然都跟我這麼熟,
講起來感覺比較沒有壓力,
又加上聯禱會的信息時間只有三十分鐘,不會太久。
從去年九月開始到三月,我分享的主題都是《如何在高三時發現耶穌無所不在》。
我跟學生說,如果他們能在高三時一直發現耶穌是與他們同在的,
將來在人生不同階段時,也就比較能夠把耶穌放在中心。
大概是自知講道能力不好,每月的分享都讓我很費心力,
聯禱會的前兩週就會蘊釀講章的內容,
到了前一天(或甚至當天)都可能還在修改講章。
這個月我講的是受難耶穌饒恕的講題(路23:37),
重點是:饒恕父母、饒恕同學、饒恕自己,因為我們所做的,我們不曉得。
雖然每次都有學生很好的回饋,但這次很特別,因為我當場竟收到學生寫的小卡:
心泰哥:
我最近也在學習饒恕,我今天覺得很miraculous,我很疲累地來,
但耶穌貼心地用你今天的信息,解除那份疲累,
我覺得今年在你的share中,我被大大安慰了。
我走到後方遇到來幫忙的大學畢業生,他告訴我說:
他雖然只聽到後半段,卻也恰好對應到他的需要,解決他的疑惑。
在門口送客時(我每次都會守在門口跟學生說掰掰),
另外一個學生就跟我說:“心泰哥,我覺得你有選歌和講道的恩賜耶。”
(天啊,這絕對不是預言。)
“選歌我承認是OK的,但講道真的不行。”我這樣回應他。
“啊,這更印證了好老師理論!好老師理論就是老師因為知道自己能力不足,
就會更努力想如何戳學生的點,然後他就成為好老師了。”
嗯,我想這也蠻有道理的,因為我真的每次都很努力地想像這些學生的需要,
然後在神面前尋求到底要講什麼,要如何呈現,才能“戳到他們”^o^
聽到這些回饋,讓我對自己比較有信心。我講道還是有太多要學的,
但感謝神透過他們來鼓勵我,也謝謝你們總是常常為我禱告!
你們的代禱,至少讓我和學生同蒙祝福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